中国正长满老外

  • A+
所属分类:全网热点

北京长城饭店,门外寂静无人,副楼的天上人间也早化云烟。

酒店已停业大半年,去年落叶残存至今,留守员工称 “倒闭不了,要等通知”。

中国第一家国际酒店,度过了落寞的四十岁,而回望来路,它连接着开放的起点。

1981 年,长城饭店开建,耗资 7500 万美元,两年后美国总统里根访华,在此办答谢晚宴。

晚宴上,里根举杯红酒:

我们在此向你们保证,在你们实现贵国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,我们将给予全面的合作。”

此后 13 年,70 多国元首下榻于此,政要名流不计其数。

老布什在此组团吃德克萨斯烤肉,日本首相在旁边修中日青年交流中心。

长城饭店已不仅是酒店,民众将其视为开放之窗,单日参观人数超 2000 人。

那年 29 岁的海岩,曾随人流穿过大堂,乘观光电梯直升旋转餐厅,在云影下俯瞰三环。

他对这一幕念念不忘,多年后写入《永不瞑目》中。

各地参观团返回后,开始山寨长城饭店,而且多在顶楼设 360 度餐厅,不管能不能旋转,都叫 “旋转餐厅”。

那是每座城市的制高点。人们在此眺望远方,静候来客。

来客来之不易。柏林爱乐乐团访华时,乐师跌下 6 米高舷梯,因为当年首都机场没接待过大型客机,舷梯用木板拼凑。

下机之后,北京饭店只能提供十间客房,家属慌乱分流至前门。

当年,北京只有七家涉外宾馆,许多外宾要在大堂过夜。在广州,参加广交会的外国人,睡在东方宾馆的草坪、花园、过道帆布床上。

远道的来客,终于看到真实的中国。

意大利摄影师老安,从香港乘气垫船,溯珠江到广州,上岸后一片空旷寂静。

他周游大半个中国后,所到之处总被围观,他说中国人善良好客,只是语言不通。

最后他到访海南,招待所不敢接待,多番沟通后,腾出一个房间。他说悟出在中国的生存之道:

很多事都没有先规定的,都是一点一点拓展出来,摸着石头过河。”

面纱一点点掀开,外国人懂了戴口罩是为预防流感,满街自行车真是私产。中国人也明白破洞牛仔裤是时尚,不是窘迫。

此后数年风驰电掣,老安说,那几年北京楼高了,车多了,他们的称呼也从外宾变成了老外。老外们在三里屯碰杯,酒吧音乐喧天。

远道来客开始助力经济轰鸣。武汉柴油机厂上任第一个洋厂长,上海汽车厂迎来德国工程师。

麦当劳一路铺开,沃尔玛四处剪彩,NBA 总裁斯特恩站在梅地亚中心外,拎着一箱 NBA 录像带。

1989 年,默克公司收取 700 万美元,将最先进的重组乙肝疫苗技术转让中国,而为此培训员工和派遣工程师的费用,已超售价。

在苏州,时任市长一趟趟往日本跑,在各地办招商会,盛情邀约下,1994 年,首家日企入驻苏州高新区。

此后 30 多年,松下、佳能、爱普生等知名日企相继落户苏州,并不断增资扩产。高新区日企达 768 家,助力苏州成为 gdp 全国第六、地级市经济第一。

1985 年,长城饭店迎来特殊来客,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。他赴京考察后,决定表演穿越长城。

秋月下,白幕内,他的影子穿过古老的长城,完成一场神奇的穿越。

2003 年,18 岁的加藤佳一到北大留学,他说宿舍如小联合国,讲什么语言的都有。

他和门卫聊天,和小卖部大妈聊天,在报纸上写专栏,最后一路聊到锵锵三人行。

外国人在华已越来越自如。大山在春晚说英语也有说学逗唱,韩国人说望京烤肉和首尔一样正宗。

孤独星球在中国正式开设编辑部,首期写道:站在中轴线远望,帝都威严之下,有个有趣的老灵魂。

2008 年,北京奥运,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发布《内行人的北京消费指南》,外国人涌向簋街和三里屯。

酒吧老板小飞依然记得那年的汹涌人潮,不同肤色的人一起喝酒狂欢,“一个土耳其冠军拿着金牌,大喊要换一瓶威士忌黑方。”

“我家大门常打开” 的旋律回荡街巷,鸟巢内,老布什担任美国奥运代表团荣誉团长。

他曾在北京生活多年,34 年前这里颜色单一,而现在满目活力:

“这里唯一的不变,就是永恒在变。”

越来越多外国人融入变化的中国。

住了 7 年的外教杜大卫,热衷给街牌挑拼写错误,最后成为奥运火炬手。住了 20 年的威廉,成立长城保护组织,自费组织捡拾长城垃圾

英国青年江森海,在南锣鼓巷卖 T 恤,居委会大妈帮忙看店。

有年他兴起,买了一车白菜,送邻居们一人一颗,“那天阳光特别好,每个人都很开心”。

在深圳,奥巴马弟弟已定居 20 年。当年他在美国被裁,心情低落,看杂志发现云南正招聘助教,因此来到中国。

他开了贸易公司,娶了河南妻子,熟稔中国书法。他说喜欢开放包容充满机遇的中国。

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之后,更多外国人往来中国。库克执掌苹果后,出访首站便是中国。

此后,刚刚造车的马斯克也到访中国。他吃了老北京涮肉和煎饼果子,交付首批 8 台 Model S,“未来我们将会在中国市场大有所为”。

此后,外资企业以不足全国企业 3% 的数量,贡献了全国超 1/6 的工商税收,提供了近 1/10 的城镇就业机会,涵盖了约 4000 万就业人口。

2011 年,北京常住人口中,外国人已超 6 万。

日本留学生铃木美妃住北京胡同,被评像北京大妞,有次买水果,阿姨说 “听你口音就知道肯定是少数民族”。

她喜欢中国人待人的亲切:

“中国人如果接纳了你,就会真的把你当成家人。”

美国汉学家比尔・波特,自八十年代起,将 2000 首古诗翻译成英文,还写过《禅的行囊》,掀起汉学热潮。

2012 年,他背着两瓶美国最贵威士忌,再访中国,去寻访他钦佩的古代诗人遗踪。

在西安,他跟随老农,穿过农田,在地头上找到杜牧墓地的遗址。

他倒酒,递给老农,自己一杯,喝一口,剩下的倒入土坑中,然后苍凉地念起 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

东方的原野,西方的烈酒,美国老人与西北老农,我们同在孤独的星球。

去年 4 月,苏州耦园外,82 名印尼游客乘大巴车而来,他们是疫情后首个海外游客大团。

礼仪小姐列队相迎,并送上了精致的苏扇。

6 个月后,广交会开幕,超 15 万海外采购商到会,广州地铁马路商场,忽然多了许多外国面孔,“恍惚回到疫情前”。

广交会闭幕后一周,费城交响乐团访华,在上海,音乐家们和小朋友们一起拉了一首《友谊地久天长》。

这是费城交响乐团第 13 次访华,访问跨越半个世纪,73 岁的琴手说:

“我们对彼此都很重要,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,甚至可能比政府愿意承认的还要紧密。”

当年年末,中国外交部宣布对多国免签。此后,144 小时过境免签覆盖国家越来越多,截至 7 月 1 日,已覆盖 54 个国家。

大量外国游客因此涌入中国,社交媒体上开始流传 “中国长满了老外”。

北京导游带老外组团逛胡同,河南导游带老外看龙门石窟。逛西安的老外看古乐舞表演,霓棠羽衣前,一片金发碧眼,恍回大唐。

韩国人狂热于 “孝顺父母,就送他们去张家界旅游”,加拿大人迷恋于逛上海菜市,“牛蛙竟然是活的摆在菜市场里”。

冲到成都的老外,心里则装满大熊猫,临别前再吃一口麻辣味花椒冰激凌。

因游客太多,四川小语种导游已不够用,旅行社紧急培训在校大学生,扩充导游数量。

今年上半年,外国人过境人数 1463 万,挂 “China Travel” 标签的视频都流量暴增,而流传更广的是 “city 不 city”。

这个热梗来自美国博主 “保保熊” 和妹妹聊天,大意是 “都市不都市?”,后被引申为 “时髦不时髦?”。

外国人穿越一座座 city 城市,观察着当下中国。

德国博主震惊酒店的送餐机器人,美国夫妇惊讶北京到处是绿植,英国夫妇暴走北京夜色中,吃了沙县拌面和酥饼,弹幕里飘满 “有的是比这好吃的”。

那些 “China Travel” 视频,开篇多为 “我们震惊地抵达中国”,结尾则连环反转,风景、美食和善意都远超预期

视频评论区中,有人用英语留言:

“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,我们的敌人是无知。消除误会不是一日之功,但这样的交流是实现求同存异的一步。”

春天时,有法国小哥坐绿皮火车旅行,卧铺要花 20 多个小时。

上车后,人声喧杂,不到十分钟,他收到了不同乘客送的 2 杯啤酒,1 杯白酒,1 个苹果,还有一些鸡肉。他最直接感受了中国。

……

1984 年,里根在长城饭店的答谢晚宴上,引用了美国诗人埃默森的名句:

交友之道,在于以友待人。

来源:摩登中产 微信号:modernstory

weinxin
关注公众号
更多精彩推荐!